老话说:“吃了立春饭,一天暖一天”。可今年立春已过,天气还是冷嗖嗖的,甚至这两天部分地区还迎来了大范围的雨雪, 下周很多地区最低气温还会降到零度以下。
有气象专家提醒到,今年极可能出现 倒春寒 的情况。 “倒春寒” 指的是初春时气温上升的速度很快,但到了春后期,温度却又逐渐下降的现象。
(相关资料图)
在倒春寒期间,乍暖还寒,不仅农作物易损伤,人也容易生病。所以老一辈人才说要 “春捂秋冻” ,4月份之前慢慢的减衣,让身体逐步适应气温,以免突然受凉生病。 尤其是有心血管病的老年人,突然降温最容易犯病。
1、忌露肤
立春后虽然天气渐渐转暖,但早晚的温差大,日常穿衣还是应 以保暖为主。 穿的单薄,皮肤裸露过多,会很容易受凉生病。即使午后感到热,也不能随时脱衣,一热一凉会更易受寒,建议等 温度稳定后再减衣。
2、忌过早运动
很多人看天气回暖就想出去外面运动运动,呼吸新鲜空气,但是倒春寒的寒冷不可小瞧,这是春天 感冒受寒 的人最多的时候,也最容易爆发 流感, 春天不保养好,夏秋冬更难过。所以不要急于这一时锻炼身体。
3、忌脱棉衣
老话说:春捂秋冻,一年没病。 虽说节气进入春天了,但温度还差得远,立春就脱棉衣,捂了一冬天的身体承受不住外界的低温,容易受风寒。
除此以外,初春保养要吃3样,老传统提醒,早春“3吃3忌”,顺顺利利度过春天。
白萝卜在民间有 “小人参” 的美称, 能消积滞、化痰热、萝卜具有很强的行气功能, 气血活,则人活,气行血,养生先养气 。 养气吃萝卜。
推荐做法: 【白萝卜鸡蛋汤】
1、水果萝卜洗干净,切成细丝,配点白玉菇,给它切成小段。准备几个完整的鸡蛋备用。
2、煎鸡蛋之前一定要先滑锅,把锅充分的滑透,这样才不会粘。然后把热油倒出来,重新加少许底油。鸡蛋倒进去小火煎,让它慢慢定型。翻个身,两面都煎黄就能出锅了。
3、炖汤还是用砂锅好。把锅烧热,来点底油。葱花放进去爆香,接着放萝卜丝,一块翻炒,让它出出水、吸吸油。吃得时候才不会有太大的青气。
4、一直把萝卜丝炒的发蔫、疲软,把白玉菇放进去,再倒进去大半锅热水。煎好的鸡蛋铺上面,盖上盖,大火炖十来分钟。
5、汤想要浓、白、鲜,加热水、用大火炖是最关键的一步。这样炖出来的汤非常的清亮,奶白,一股子鲜香味。
6、这个时候再调味。稍微加点盐、鸡粉就可以了,尽量保留食材原有的味道。最后撒上枸杞子,小葱花点缀。
韭菜是温阳的菜,能 提升阳气 , 阳气足身体抵抗力才好 ,春天养好阳气,夏天不怕热冬天不怕冷, 一年四季都少生病。
推荐做法: 【韭菜炒河虾】
1、河虾比较小,淘洗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一些,把里面的杂质都挑出来,再用流水多冲几遍,充分洗干净以后加入胡椒粉、鸡粉、料酒去腥、食盐调味,用筷子搅拌均匀腌制10分钟。
2、腌好以后撒上一小把淀粉裹成流水糊,河虾似挂上淀粉、似挂不上淀粉的状态,太厚的话容易营养虾的鲜香味。
3、锅里烧宽油,油温四成热时把河虾撒入锅中,用勺子搅搅、把粘一块的打散,河虾定型以后捞出来。然后升高油温至5成热,放入河虾复炸一遍,吐吐油同时把虾炸酥,一直炸至金黄焦酥捞出来控油。
4、锅里留底油,放入韭菜段,加入食盐、鸡粉,大火快速翻炒至断生,然后倒入炸好的河虾继续翻匀,出锅前撒上白芝麻、美味即成。
春笋又被称为 “山八珍”, 含有充足的水分、丰富的 植物蛋白,能 吸附脂肪、促进食物发酵、有助消化和排泄作用, 吃春笋刮刮一冬天肠胃里攒的油水,肠胃轻松人年轻。
推荐做法: 【油焖春笋】
1、先把春笋外皮剥掉,刮一刮外层的粗纤维,最下面的硬根也要削掉,不然吃着垫牙。然后把春笋切成均匀长条备用。
2、再准备半个青椒、半个红椒,分别切成长条,用来搭配颜色。
3、烧半锅开水,把春笋倒进去焯烫一下,既能方便炒熟,还能去除苦涩味。大约10秒钟就可以了,捞出来备用。煮的久了鲜味就流失了。
4、锅内烧油,放入葱姜蒜片爆香,倒入春笋,大火翻炒均匀。加入食盐、白糖、味精、鸡粉,蚝油可以多来一些,香味更浓。再淋入适量的老抽上色,再加入生抽。
5、中小火慢慢的烧,把水分烧开,剩下的就是油和调料。慢慢的这种浓油赤酱的感觉就出来了。然后放入青红椒丝,继续翻炒几下,淋入一些水淀粉。让料汁均匀包裹在春笋上面,就能出锅了。
第一美食编辑:启明